
本报记者寇敏芳
四川的“土黄瓜”如何消除苦味?惧怕低温和弱光的茄子,如何学会抵御寒冷?……要解决蔬菜的这些缺陷,可从它们的遗传基因入手想办法。
蔬菜种质与品种创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发现并找出蔬菜存在的品质缺陷,通过重新组合优质基因,让四川蔬菜发育成“更好的自己”。近10年来,实验室育成黄瓜、南瓜、辣椒、番茄、苦瓜等蔬菜新品种34个,多数成为主推品种。
近日,记者走进了这个实验室。
A实验室里的“最前沿”
找出基因缺陷 苦味黄瓜不再苦
这个实验室在省农科院狮子山片区。实验室副研究员杨宏在大门口等记者,先说了个坏消息:“实验室在装修,恐怕参观不了。”话锋又转,“没关系,我们还有更大的实验室。”
杨宏带记者来到了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杨宏说,搞农业就是这样,一半时间在田里,一半时间在实验室。眼下正是黄瓜成熟的季节,这段时间农忙,主要在田里工作,实验室装修对科研影响不算大。
她带记者走进一间种植华南型黄瓜的大棚。藤蔓上缠绕着瓜秧,结出各种各样的黄瓜,有的胖有的瘦、有的白有的绿,有的表皮光滑、有的刺手。粗略一数,仅仅2亩地就种了上百种。
杨宏将这些黄瓜称为“材料”,都是用来育种的。科学家们收集了不同类型的“土种”和“洋种”,然后分析它们的性状(口味、长度、皮色等),进行“配对”育种。
在中国,黄瓜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华北型体形细长,表皮翠绿多刺,基本无苦味;华南型短胖,多为白绿杂色,表皮光滑,瓜两头有苦味,遇到反常气候,瓜肉都带苦味。四川就是华南型黄瓜的主产地之一。
实验室主任李跃建的团队培育出一种高产抗病性好的华南型黄瓜良种,深受菜农喜爱。有一年,黄瓜苦味极重,影响了销路。他们下决心解决黄瓜苦味难题,开展华南型无苦味黄瓜的育种改良。根本的办法,只有通过基因技术。
杨宏解释,苦味对于华南型黄瓜,就像黑头发、黑眼睛是亚洲人的特性一样。首先要找出是哪些基因导致了苦味,这些基因是怎么排列组合的;然后想办法将苦味基因从华南型黄瓜的遗传背景中去除。
李跃建团队对黄瓜进行全方位的基因分析,找出了基因密码。
如今,实验室已培育出“川绿11号”“白马5号”等6个无苦味黄瓜品种,它们具有不同皮色、适合不同的生长区域,已经大面积推广到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西、福建等地区。他们的无苦味华南型黄瓜育种水平全国领先。
该实验室采用基因技术,已对多品种蔬菜进行种质提升和品种创新,包括茄子、番茄、辣椒、荠菜等四川主要种植品种,都在科学家的培养下,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1] [2] 下一页 尾页